截至2025年9月3日 11:23,上證科創(chuàng)板芯片指數下跌1.07%。成分股方面漲跌互現,成都華微20cm漲停,源杰科技上漲10.48%,東芯股份上漲9.03%;寒武紀領跌,海光信息、瀾起科技跟跌??苿?chuàng)芯片ETF(588200)下修調整。
流動性方面,科創(chuàng)芯片ETF盤中換手5.96%,成交21.88億元。拉長時間看,截至9月2日,科創(chuàng)芯片ETF近1周日均成交54.17億元,居可比基金第一。
規(guī)模方面,科創(chuàng)芯片ETF近1周規(guī)模增長27.46億元,實現顯著增長,新增規(guī)模位居可比基金第一。份額方面,科創(chuàng)芯片ETF近1周份額增長7.23億份,實現顯著增長。資金流入方面,拉長時間看,科創(chuàng)芯片ETF近5個交易日內,合計“吸金”9.65億元。
截至9月2日,科創(chuàng)芯片ETF近2年凈值上漲84.69%,指數股票型基金排名32/2279,居于前1.40%。從收益能力看,截至2025年9月2日,科創(chuàng)芯片ETF自成立以來,最高單月回報為35.07%,最長連漲月數為4個月,最長連漲漲幅為36.01%,上漲月份平均收益率為9.53%。
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8月29日,上證科創(chuàng)板芯片指數前十大權重股分別為寒武紀、海光信息、中芯國際、瀾起科技、中微公司、芯原股份、東芯股份、滬硅產業(yè)、晶晨股份、恒玄科技,前十大權重股合計占比62.02%。
消息面上,近期科創(chuàng)芯片板塊迎多利好共振。阿里重申未來三年計劃投入3800億元用于AI和云基礎設施建設。中信證券此前測算,有望拉動數百億元級別國產算力及半導體環(huán)節(jié)增量。假設平均年化1300億元,其中IT硬件支出占比70%、對應約910億元。通過對硬件BoM占比,算力芯片占比70%對應650億元。中性假設其中50%投入國產算力,并按均價8~10萬元/顆計算,對應32~40萬顆國產算力芯片,制造端考慮良率后對應約2.1~4.4萬片晶圓年需求。
有業(yè)內人士分析道,科創(chuàng)芯片板塊或受益于三大因素:一方面,龍頭股一季度凈利潤同比激增42倍首次實現單季盈利;另一方面,海外芯片巨頭安全事件推動國產化加速,國內云廠商轉向自主芯片。
沒有股票賬戶的場外投資者可以通過科創(chuàng)芯片ETF聯接基金(017470)布局國產芯片投資機遇。
來源:有連云
相關標簽:
股市行情重要提示: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并不代表樂居財經立場。 本文著作權,歸樂居財經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在任何公開傳播平臺上使用本文內容;經允許進行轉載或引用時,請注明來源。聯系請發(fā)郵件至ljcj@leju.com,或點擊【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