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濠光電無實控人認定是否存疑?四大董事席位人員疑均與立訊精密產生交織?
出品:新浪財經上市公司研究院
文/夏蟲工作室
核心觀點:立訊精密接盤虧損標的背后交易方或并不僅僅簡單停留在關聯交易層面。在我們深度穿透背后最終交易方后發(fā)現,其復雜交織的關系鏈中疑似浮現出立訊精密背后資本局。其一,同一標的在立訊精密、信濠光電兩家上市公司之間“接棒式”流轉,背后有沒有利益轉移之嫌?其二,神秘人物羅偉強與立訊精密究竟何種關系,為何信濠光電IPO及東尼電子(維權)IPO上市發(fā)行與立訊精密系均如影相隨,這背后有沒有套利局?
近日,立訊精密接盤虧損資產引發(fā)市場關注。
6月23公告顯示,信濠光電擬轉讓信光能源科技(安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徽信光)100%股權,受讓方為立訊精密。
需要指出的是,立訊精密此次接盤的標的資產業(yè)績疑似惡化,資產質量一般。更讓人費解的是,從接盤標的與立訊精密主業(yè)協同性看,立訊精密此次接盤合理性或也難自洽。
立訊精密與信濠光電之間交易構成關聯交易。值得注意的是,據公開資料顯示,立訊精密并非首次接盤信濠光電的虧損標的。
隨著深入復盤后發(fā)現,此次立訊精密接盤虧損標的背后交易方或并不簡單僅僅停留在關聯交易層面。在我們深度穿透背后最終交易方后發(fā)現,復雜交織的關系鏈中疑似浮現出立訊精密背后資本局。其一,同一標的在立訊精密、信濠光電兩家上市公司這家“接棒式”流轉,背后有沒有利益轉移之嫌?其二,神秘人物羅偉強與立訊精密究竟何種關系,為何信濠光電IPO及東尼電子IPO上市發(fā)行與立訊精密系均如影相隨,這背后有沒有套利局?
同一標的不同上市公司之間流轉有無利益轉移? 神秘人物羅偉強
立訊精密此次接盤安徽信光構成關聯交易。
因公司持股 5%以上的股東、董事王雅媛女士的父親王來勝先生系立訊精密實際控制人之一兼副董事長,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創(chuàng)業(yè)板股票上市規(guī)則》規(guī)定的關聯關系情形,立訊精密為公司關聯法人,本次公司擬轉讓全資子公司安徽信光 100%股權給立訊精密構成關聯交易。
隨著我們對各個交易方進行深入穿透后發(fā)現,立訊精密此次接盤虧損標的背后的交易方與立訊精密關系密切。相關利益方借助標的安徽信光,經過兩家上市公司兩層流通,實現相關利益轉移。
第一次,標的安徽信光先流入上市公司信濠光電。
2023年5月22日,安徽信光成立兩個月之后,信濠光電便向深圳市桓燦投資有限公司收購持有的安徽信光100%股權,同時以1元人民幣/注冊資本的價格對安徽信光增資7000萬元。
根據《公司章程》及有關規(guī)范性文件規(guī)定,本次交易事項無需提交股東大會審議。本次交易不構成關聯交易,亦不構成《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規(guī)定的重大資產重組。
第二次,即本次立訊精密接盤安徽信光。
如此頻繁轉讓標的背后的交易方身份并不簡單。安徽信光最早由深圳市桓燦投資有限公司100%控股。經過天眼查穿透后發(fā)現,其背后最終受益人為羅偉強。
羅偉強是誰?為何立訊精密與其存在交織?
經過預警通數據顯示,羅偉強旗下有家名為“廣東立訊生態(tài)農業(yè)有限公司”,該名稱與立訊精密中的“立訊”出現重合。這或可能純屬巧合。
我們根據羅偉強旗下公司共同郵箱434811593@qq.com進一步追蹤發(fā)現,其旗下有家名為“廣東訊源實業(yè)集團有限公司”的公司。這家公司穿透后背后受益人分別為王愛新與羅偉強等自然人。
頗為巧合的是,在立訊精密的股權激勵名單中發(fā)現,王愛新為立訊精密的核心骨干。
以上或僅僅可能名字重復等巧合,但頗為詭異的是,在信濠光電IPO及東尼電子IPO上市發(fā)行中,我們同樣也可以看到羅偉強與立訊精密“形影不離”的場景。
IPO上市發(fā)行套利局?羅偉強與立訊精密之間的“魅影”
信濠光電于2021年8月27日在深交所創(chuàng)業(yè)板上市,發(fā)行股份數量2000萬股,發(fā)行價格為98.80元/股。信濠光電首次公開發(fā)行股票募集資金總額為19.76億元,扣除發(fā)行費用后,實際募集資金凈額為18.95億元。該公司最終募集資金凈額比原計劃多9527.02萬元。公司上演股價上市即巔峰,目前公司股價較上市收入巔峰縮水超70%,目前公司市值約40億元左右。
頗為巧合的是,在信濠光電IPO發(fā)行時,羅偉強在上市前夕突擊入股信濠光電。公告顯示,2020年5月,主要股東梁國豪將其持有的發(fā)行人1.70%的股份轉讓給股東羅偉強,轉讓價格為每股18元(對應估值10.8億元,對應2019年P/E倍數3.3倍),低于2018年10月向東莞中廣等5名股東轉讓價格每股25元(對應估值15億元,對應2018年P/E倍數10.24倍)。
在東尼電子IPO時,羅偉強與立訊精密以同時突擊入股形式再次交織。
東尼電子于2017年獲得IPO發(fā)行批文。在其沖刺上市前夕,羅偉強與立訊精密等突擊入股。2015年7月,東尼電子進行了增資引入股東立訊精密、新余潤泰及羅偉強,其中立訊精密出資2250萬元獲得東尼電子4.5%的股份,羅偉強出資1959萬元,獲得東尼3.9%的股份。
東尼電子上市發(fā)行材料顯示,立訊既是東尼第一大客戶,同時也是其大股東。根據招股說明書披露,東尼電子在2014年到2016年期間向前五名客戶銷售金額,占同期銷售總額的比重分別為87.6%、89.47%和75.28%,其中對第一大客戶立訊精密及其控制的企業(yè)銷售占比分別為49.82%、57.52%和42.77%。
可以看出,由于立訊精密持股比例精準控制在5%以下的紅線,超過5%則大概率可能會被認定為關聯方。
至此,我們疑惑的是,羅偉強與立訊精密關系究竟如何?諸多巧合的羅偉強又是否可能與立訊精密形成一致行動人關系?若一旦認定,則相關又是否可能涉嫌信披違規(guī)?上述種種疑問,或有待監(jiān)管進一步跟進。
立訊精密卷入百億股權“代持門”旋渦
據公開資料,2020年8月10日,有媒體報道吳政衛(wèi)在受訪時出示了一份由王來春簽名的《股權承諾聲明書》,文件簽署日期是2011年3月23日,直指王來春曾代持吳政衛(wèi)所持立訊精密股份。
隨即公司否認相關報道,即王來春女士未簽署過媒體報道的《股權承諾聲明書》,并表示公司嚴格按照相關規(guī)則履行信息披露義務,不存在應披露而未披露信息。
事情的起因來自立訊精密籌劃上市前夕。據當事人吳政衛(wèi)稱,2007-2008年,立訊精密創(chuàng)始人王來春因其財務體系混亂急需IPO合規(guī)人才,邀請時任富港電子財務主管的吳政衛(wèi)加入,許諾高薪及股權。
據吳政衛(wèi)所說,其實際主要工作地點是在深圳的立訊精密公司,負責財稅規(guī)劃、協助公司上市等工作。公開資料顯示,吳政衛(wèi)2008年春節(jié)前后自富港電子離職,并未“實質性”加盟立訊精密,也未直接持有立訊精密股份。
根據吳政衛(wèi)敘述,王來春擔心吳政衛(wèi)臺灣人身份直接持有立訊精密股份較為敏感,可能影響公司上市進程,經合議由王來春暫時為吳政衛(wèi)代持承諾的有關股權。
2010年9月15日,立訊精密成功上市,吳政衛(wèi)功成身退,要求王來春履行承諾,并進行股權代持登記。第二年3月23日,雙方達成統一意見,簽署了《股權聲明承諾書》。《股權聲明承諾書》顯示,吳政衛(wèi)通過王來春代持香港立訊有限公司8%的股權;按香港立訊有限公司控股比例66.7%計算,吳政衛(wèi)持有立訊精密5.336%的股權,代持股權經換算對立訊精密擁有約5.336%的股權。
據吳政衛(wèi)方講述,近年來,其曾多次要求王來春按承諾支付有關股權對價,卻屢遭拖欠。直至2018年,王來春突然對此代持事項矢口否認,案件就此一觸即發(fā),吳政衛(wèi)決定與王來春對簿公堂,于2019年6月13日一紙訴狀將王來春、立訊精密、立訊有限公司告上法庭,7月4日正式立案。
據吳政衛(wèi)講述,其并未在立訊精密公開任職,而是在一家王來春新成立的看似與立訊精密沒有關系的“關聯企業(yè)”——博碩科技(江西)有限公司任法人代表和總經理。
博碩科技成立于2008年3月20日,注冊資本為1446萬美元,由在香港成立的法人公司ASAPINTERNATIONAL CO.,LIMITED(下稱“ASAP”)持股75%,華碩子公司和碩聯合在開曼群島的全資子公司ASLINK PRECISION CO.,LTD(下稱“ASKINK”)持股25%。
巧合的是,2010年12月中旬,IPO掛牌還不到三個月的立訊精密宣布的上市以來第一起資本運作,便是收購博碩科技75%的股權。當時公布的收購案顯示,立訊精密最終以1.68億元現金成功收購ASAP持有的博碩科技的75%全部股權,而這1.68億元收購金完全來源于其IPO所募資金。對于此次交易,立訊精密表示“本次股權交易不構成關聯交易”。
責任編輯:公司觀察
來源:新浪財經
重要提示: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并不代表樂居財經立場。 本文著作權,歸樂居財經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在任何公開傳播平臺上使用本文內容;經允許進行轉載或引用時,請注明來源。聯系請發(fā)郵件至ljcj@leju.com,或點擊【聯系客服】